首页> 学术会议

转:“2025年粤港澳量子科技”论坛在东莞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23    作者:

2025-09-22 17:01:52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科记协)聚焦量子前沿,共建创新生态。9月20日~21日,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七大平行论坛之“2025年粤港澳量子科技论坛”在广东东莞理工学院举行。论坛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精英,分享量子前沿最新成果,共同探讨量子科技发展的新路径,为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量子科技创新生态贡献智慧。

 

“2025年粤港澳量子科技”论坛在东莞举行。通讯员供图 

 

量子科技浪潮正加速重塑世界,推动前沿科学与产业变革,但技术挑战与应用难题也日益凸显。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物理学会承办,设置了1个主论坛、7个专题研讨会,共计85场学术报告。政产学研用专家云集,聚焦原子、分子、光学和量子物理,生物物理和软物质,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等前沿方向,展示量子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进展,深入剖析量子科技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产业化瓶颈,共同探讨标准体系建设、技术路径选择与人才培养机制,为粤港澳及全国量子科技创新生态的构建提供重要借鉴与参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恩哥作“凝聚态氢及全量子效应”主题报告,以凝聚态氢为例,介绍全量子效应引起的各种物理现象。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以“非常规高温超导”为题作主题报告,就非常规高温超导机理的思考、铜基/铁基超导机理研究、镍基氧化物薄膜超导等展开介绍,剖析非常规高温超导研究中面临的多样化科学问题,分享其潜在机理探索与关键技术突破的最新进展,提出推动非常规高温超导研究与应用发展的具体思路与方向。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在“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高分辨率观测展望”主旨演讲时指出,自从银河系中心致密射电源人马座A*于1974年被首次探测到,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揭开这一距离人们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候选者的真面目成为全球天文学家的共同追求。报告以一个观测者的视角,介绍了人们是如何一步步靠近黑洞并揭开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神秘面纱,以及未来拍摄黑洞“电影”计划。 

岭南大学(香港)跨学科研究学院院长陈曦作了“应对气候变化:基于人工智能驱动先进材料演化的负排放”主题分享。他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下,科研团队提出一种直接空气捕集方法,利用纳米孔隙中的水分驱动“湿度调控”反应,并结合人工智能材料设计,实现低成本高效“负排放”。同时,团队提出“分布式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路线,打造完整碳循环闭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产业发展开辟新空间。

 岭南科技创新论坛是广东省科协重点打造的高层次学术活动品牌,迄今已有20年历史。论坛始终立足广东、服务湾区、面向世界,聚焦服务广东省重点产业和前沿科技发展,推动跨领域深度交流合作,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