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暨第六届“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暨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论坛” 成功举办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公众号 编辑:办公室 责任审核人:赵福利

 

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

 

        2025年5月12日-13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学术领导小组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十一届“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第六届“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以及“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论坛”系列活动在中山大学南校园冼为坚堂成功举行。

第二十一届

“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

        2025年5月12日下午,第二十一届“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冼为坚堂拉开帷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倪培根,理论物理专款学术领导小组组长、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院士,副组长、浙江大学校长马琰铭院士,清华大学段文晖院士、邹冰松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院士,南京大学马余强院士,中山大学郑跃教授以及来自全国五十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理论物理同行以及中山大学师生共计1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马琰铭院士和蔡荣根院士主持。

 

▲第二十一届“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参会代表合影

 

▲马琰铭院士主持开幕式

 

▲倪培根副主任讲话

       首先,倪培根主任在致辞中对第二十一届“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详细介绍了理论物理专款及"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创立的背景及初衷。论坛致力于传承彭桓武先生的科学精神,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的学术共同体,为我国理论物理学科发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做出应有贡献。

       随后,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教授致辞,代表中山大学向到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蔡荣根院士介绍彭桓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

       蔡荣根院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彭桓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他回顾了彭桓武先生的学术生涯轨迹。他表示,彭桓武先生以崇高的科学精神立身为范,更以纯粹的家国情怀垂范后世,科研工作者与青年学子应以先生为镜,汲取治学为人的双重滋养,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段文晖院士做报告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物质科学大模型》

 

▲王贻芳院士做报告

《Higgs and Neutrinos: Portal to the Future of Particle Physics》

 

▲王雪华教授做报告

《微纳光子的有序化和局域化》

        论坛开幕式后进入前沿报告环节。段文晖院士做了题为《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物质科学大模型》的精彩报告。他针对量子物理与AI的前沿交叉领域,探讨物理实验、理论和计算如何与AI技术相结合,并探索这一融合带来的潜在创新与突破。王贻芳院士做了题为《Higgs and Neutrinos: Portal to the Future of Particle Physics》的精彩报告。他谈到了希格斯粒子和中微子的历史、现状和挑战,重点对江门地下中微子观测站(JUNO)和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设计、研发和建设规划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王雪华教授做了题为《微纳光子的有序化和局域化》的精彩报告,介绍如何使微纳光子高效的有序化和局域化,实现高效按需可控微纳光子源;高效实现辐射子与光子的室温强耦合人工量子态;高效实现光子图像信息的传输和存储,并解决超构透镜工作带宽与数值孔径互斥的领域难题。

第六届

“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

        5月13日上午,第六届“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冼为坚堂召开,论坛由中山大学王雪华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强研究员主持。赵强研究员对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山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郭东辉教授向到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介绍了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六届“彭桓武理论物理青年科学家论坛”参会代表合影

 

▲赵强研究员讲话

       此次青年论坛共邀请了四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做报告。清华大学副教授安海鹏、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一玻、南京大学孙建教授、中山大学项泽亮教授依次以《借助太阳的帮助寻找暗物质》《基于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探索质量的强相互作用起源》《机器学习驱动的物质模拟方法发展及其应用》《从混合量子系统到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为题带来大会报告。

 

▲安海鹏做报告

《借助太阳的帮助寻找暗物质》

 

▲杨一玻做报告

《基于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探索质量的强相互作用起源》

 

▲孙建做报告

《机器学习驱动的物质模拟方法发展及其应用》

 

▲项泽亮做报告

《从混合量子系统到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

 

 

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论坛

       5月13日下午,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论坛在冼为坚堂拉开帷幕。论坛开场,中山大学姚道新教授、王猛教授、赵福利教授、肖翔副教授分别就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中子科学与技术中心、超快飞秒激光器系统、CICENNS中微子相干散射实验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介绍。

       本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苏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胡江平教授、兰州大学罗洪刚教授、中山大学黄海平教授、中山大学叶鹏教授、中山大学俞弘毅教授、中山大学侯玉升副教授、中山大学潘逸文副教授等8位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的研究方向,系统介绍了他们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系列学术活动中报告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精彩纷呈,学术交流环节气氛热烈活跃,与会人员收获颇丰,并通过网络平台直播为无法到达现场的广大师生带去了物理理论的学术盛宴。活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的资助及多个单位大力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