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丨本实验室组织师生观看《坪石先生》,感悟烽火中的师者风骨与家国情怀
2025年8月21日上午,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组织教工党支部与学生第八党支部师生共 人前往影院,观看了近期广受好评的历史传记电影《坪石先生》。此次观影活动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师生通过光影艺术,感悟抗战时期教育先贤的风骨与担当,激发科研报国的情怀。
(师生观看影片现场)
《坪石先生》以1938年广州沦陷后的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院校师生在日军轰炸与物资匮乏的绝境中,辗转迁徙至粤北坪石坚持办学的壮举。
影片聚焦数学家黄际遇、图书馆学家杜定友、测量学家卫梓松等近30位教育家的群像。他们或埋首著书,或保护典籍,或弦歌不辍,用学术坚守延续民族文脉。
(影片图片)
电影里“坪石先生”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的担当,他们在茅屋柴扉中授课、在烽火连天间钻研的身影,让现场师生动容。一位实验室的研究生表示:“黄际遇教授在战火中仍坚持编写数学教材,这种对学术的执着让我们做科研的人感同身受。”
(影片图片)
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山大学的重要科研基地,一直致力于磁电功能材料的物性分析和器件研究,实现从理论基础到器件应用的全面覆盖。实验室师生在观影后深刻感受到,“坪石先生”在战火中坚守学术理想的精神,与当代科研工作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研究的使命一脉相承。

(师生观看影片现场)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里,《坪石先生》通过银幕展现了另一种形式的英雄史诗。实验室师生通过此次观影活动,更加坚定了科研报国的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在新时代转化为“为中华之崛起而科研”的行动自觉。文脉永续,不仅在书本中,更在每位科研工作者的日常实践与精神传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