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山大学ATLAS和CMS团队共享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当地时间2025年4月5日,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基金会在美国洛杉矶宣布了2025年科学突破奖获奖者名单。包括中山大学ATLAS、CMS团队成员在内,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13,508名研究人员共同荣获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该奖项旨在表彰这些物理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详细测量研究确认了对称性破缺产生质量的机制、发现新的强相互作用粒子、研究稀有过程和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进行最短距离及最极端条件下的自然探索”。

       获奖者分别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四大实验合作组——ATLAS、CMS、ALICE和LHCb实验。这是科学突破奖历史上首次将重要基础研究奖项授予大型国际合作组的全体成员,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全球协作推动前沿科学发展的充分肯定。四个实验合作组分享300万美元的奖金。这些奖金将被用来设立奖学金以支持各合作单位博士研究生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此次获奖也是中国科学家继2016年后第二次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标志着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的持续贡献得到世界认可。

      在此次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获奖者中,中山大学目前在校或曾在中山大学工作学习过的师生包括:

ATLAS合作组:Yang Liu刘洋、Bingxuan Liu刘炳萱、Cong Geng 耿聪、Minlin Wu吴敏麟(博士后);

CMS合作组:Zhengyun You尤郑昀、Meng Lu卢梦(博士后)、Jingshu Li李静舒(20级博士生)、Sen Deng邓森(20届本科生)、Xining Wang王晰宁(22届本科生)。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2017年正式加入CMS合作组,团队成员包括1名教师、1名博士后、3名博士生及多名本科生。中山大学CMS团队在多玻色子电弱相互作用测量、标准模型精确检验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寻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山大学CMS团队10余名师生还参加了CMS探测器升级项目中前向缪子探测器气体电子放大器GEM的研制,以及电子学板的生产和批量测试工作。

       中山大学理学院2022年正式加入ATLAS合作组,团队成员包括2名教师、1名博士后、1名博士生、5名硕士生及多名本科生。中山大学ATLAS团队在新物理寻找(包括暗物质、超对称粒子及额外维迹象)等方向已产出了近10项高水平研究成果。同时,中山大学ATLAS团队还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负责半导体传感器抗辐照性能的研究工作,以及ATLAS探测器升级项目中国组探测器模块的制备与检测。

       中山大学ATLAS和CMS团队的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核物理与核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山大学的资助。未来,中山大学ATLAS和CMS团队将继续深度参与LHC的下一阶段运行和升级,在中山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为揭示物质基本结构与宇宙演化规律作出更大贡献。

 

延伸阅读

  1. “突破奖”于2012年创立,旨在表彰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工作,并弘扬基础研究对人类的重要性。更多信息请见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
  2. 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奖者
    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Laureates/1
  3. 2016年王贻芳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因中微子振荡方面的基础性发现与探索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Laureates/1/L152